第一次有機會踏進新的站體裡,
因為要順道去大稻埕,
便來到北門車站。
北門地名的由來,
乃是清代臺北府城北門,
正式名稱為承恩門,因雄鎮台北府城之北,由於面向北方,取意「承接天恩」之意而得名。
是位於臺灣臺北市中正區的清代城門建築,
為臺北府城的正門。其坐落於現今臺北市忠孝西路、延平南路與博愛路交叉口,
落成於清光緒十年(1884年),為臺北府城五大城門中唯一保持建城原貌者,
亦是世界僅存的閩南式碉堡城門(一說為臺灣新式城門:為揉合傳統閩南式屋頂,取消城樓
的封閉式碉堡城門)、以及臺北市區僅存的清代建築之一。
清代建省後,劉銘傳積極開辦鐵道,成為台灣近代鐵道史的開端,
其後日本人殖民台灣,
陸續把鐵道建設完整狀大,
當時在北門也有一個小車站。
北門可說是台灣北部發展的重要見證人。
車站大廳介紹了北門周邊的發展,
以及台北城百餘年來的演變,
具有很重要的教育意義。
同時也展示了先前考古人員在周邊發掘歷史遺跡的模擬,
讓民眾可以體會當時發掘現場的工作情況。
期待著機場捷運完工後,
可以為北門站帶來更多的新氣象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